首 页 组织机构 母校新闻 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捐赠 《山大校友》 征稿启事 办事指南 领导信箱
  校友文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校友文苑»
 

我的导师梁鸿飞先生

发布者:校友办     时间:2020.07.17


      be82c472efeb482a8d6071bf9a8497c2.jpg

我的导师梁鸿飞先生

李琳之

     2012年元旦前,我从北京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梁先生去了个电话,并托友人给他送去一箱赣州脐橙。我问他老人家的身体怎么样,电话那头传来我熟悉的低沉而雄浑的“呵呵”笑声:“这把老骨头没问题,好着咧。”临了,他又说:“又让你破费哩。”

     放下电话,我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件事情。2009年9月,大学同学聚会时,在太原天龙山宾馆我见到了先生。那年,他81岁。我叮嘱他,年龄大了,要注意身体,不要再骑自行车了。先生没有立即作答,而是伸出他瘦削的臂,然后握紧拳头微笑着说:“来,你用两只手,看能不能把我的拳头扳倒。”我一怔:平时不苟言笑的先生这时居然像孩童般有趣!起初,我“怜惜”他“年老体弱”,不敢用力,不料,他的拳头纹丝不动。他看出了我的担心,不满地说:“你用劲嘛!”我逐渐加力,终于还是没能把他的拳头扳下去(当然,我没有使出全部力气)。前往宴会厅入席就餐时,我扶着先生往出走,结果,先生走得比我还快。我撒开手,在后面怔怔地望着他迈着矫健的步伐,一时感慨不已:这哪里像80多岁的耄耋老人?

     先生1928年生人,1984年担任山西大学副校长,1988年兼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太原师范学院前身)院长、党委书记,直到1993年我研究生毕业前夕才退居二线。期间,先生还担任了山西省哲学学会会长等社会职务,之后又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按常理,先生出入都有专车。但是,了解先生的人都知道,没有特殊的事情,他总是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

     上大学时,常在公共汽车上碰见他,我那时心里还纳闷:梁校长身居高位,怎么老是坐公交车?后来,我考上了他的研究生,在日渐频繁的接触中,我才逐渐明白了,先生的思想和人格修养已经达到了一种彻悟的境界。

     先生淡泊名利,自我要求极严。他在山西大学住的那套房子两室一厅,大约六七十平方米的样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任哲学系系主任的时候,本就可以享受一套更大一点的房子,但是他没有调整。1984年,他开始担任山西大学副校长,他还是没有调整,校领导劝他,他说,他就和老伴两人住,用不着,住的面积大了是浪费。他有一儿两女,对儿女家庭教育很严格,他绝不允许孩子们利用他的权力给自己牟利。

     先生对学生和部下的品德极为重视。我刚上研究生时,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不是讲专业上的知识,而是在那年重阳节的下午带着我们到当时已经干涸了的汾河滩,给我和小师妹闫红珏上了一堂特殊的德育课。站在那空旷的汾河滩上,先生对我们说:“13年前,我按照一个老人的遗嘱,亲手把他的骨灰撒在了面前的汾河里。老人叫张克昌,是原山大校委会主任委员。张先生一生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堪称我们的楷模啊。十几年来,我是一直把他当作我的榜样来学习的,当然,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做。”20多年后的今天,想起那一幕来,我还有种历历在目的感觉。

     1992年,我结婚时,先生送了我和妻子一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词典》,当作我们的结婚礼物。他在扉页上留言:“祝你们的生活是美好的,而且是奇妙的,到了金婚之年,也不衰老!”

     先生得知我们的婚礼很简朴,便很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简简单单地举行婚礼,这很好。我女儿结婚,也只是把双方家人叫到一起吃了一顿饭,权当给他们的祝贺。女儿出国留学,我也仅仅送了她一本《傅雷家书》。物欲太盛,应谨防迷失了道路。”

     先生豁达、开朗,乐于静静地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离休一年后,1994年,先生66岁时,推出了洋洋20万言的学术专著《中国隋唐五代宗教史》(梁鸿飞赵跃飞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999年至2005年,我在山西大学旧校门斜对面开了一间超大面积的黄河书店,先生时不时地就会转过来,悄悄地读书,悄悄地买书,然后又悄悄地离开,从来没有打扰过我一次,更没有在营业员面前露出过我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有好几次,我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他读书买书的身影,然后强行把书款给他老人家免掉。这时候,他总是无可奈何地看着我嘟嘟囔囔:“这怎么行?这怎么行?还有成本呢。”

     2008年,先生80岁大寿。我和时任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的师兄薛勇民商量,打算给先生搞一个80寿诞庆典。先生桃李遍天下,届时气氛一定会很热烈。没想到,先生坚决反对,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只好作罢。

     真的哲人往往长寿。那是因为“知识使他们沉静,而浩瀚的知识海洋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从而退而求其次的生活,不对生活苛求太多,低到沉静和宁静的生活状态当中去,于是心境随之平和宽厚而清澈单纯,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先生离休将近20年,心情愉悦,身体健康,说起话来还是那样的思路清晰,井井有条。

     先生透出的那种清朗洒脱的气质和境界,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作者简介:李琳之,本名李琳,知名山西文化学者,现为北京伟佳林文化书院院长、全国炎黄文化论坛组委会副主任,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1984级校友。著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山西笔记》等,曾发表《中国,你欠山西一声对不起》。)


Copyright© 山西大学校友办 版权所有
电话:0351-7010208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山西大学办公一楼 邮编: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