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母校新闻 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捐赠 《山大校友》 征稿启事 办事指南 领导信箱
  校友文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校友文苑»
 

三代人的“山大情结”

作者:郭建荣   发表日期:2009.7.14
 
  我的老家位于孝义市大孝堡乡西盘梁村,据说这里原来是个屯聚粮草的地方。我家迁此已经好几代了,祖辈“耕读传家”,也算个书香门第。家父郭铁民195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史地专业,是解放后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我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革”后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我的侄女郭淑莲199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家的第一个理科生。我们家三代人,三代大学生虽然都是普通知识分子,但都与山西大学有着不解之缘。每当全家聚在一块,总会提起山西大学。山西大学成了我们一家三代人人生起步的帆船,也成了我们一家一份不薄的荣耀。
  家父郭铁民是一位老中学教师,也是一位民主人士。1951年他放弃实业考上山西大学时已经31岁了,读的是史地专业。当时他虽然是名学生,却与山西大学校长,著名民主人士邓初民教授有着不错的交往。正是邓先生介绍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的。1953年家父被分配到榆次一中任教,先手担任史地教师和语文教师,他在教学和注重培优,扶中,转差,因方法得当,管理严格,成绩显著,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师。“文革”以后,家父被调回孝义中学人任教,连任“尖子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与其他同仁一起创造了孝义中学升学史上的辉煌,因此被评为山西省教育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和山西省劳动模范。家父在教学之余,还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先后担任榆次市民盟主委,榆次市政协副主席,孝义市民盟主委,孝义市政协常委,孝义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由于他善于思考,又干预建言献策,其建议不少被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采纳。家父于2005年去世时已值85岁高龄,孝义市政协,统战部,孝义中学联合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市人大副主任刘旺珠致悼词,副市长闫孝敏,杜洪涛发言,称他为民盟的骨干,党的诤友,社会的贤达和人民群众的益友。治丧委员会给他送的挽联是“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数千桃李竞芬芳,建言献策肝胆相照惊座诤言谱佳话”。家父到暮年还已值保留这那张山西大学毕业证和那枚校徽,偶尔向晚辈显摆,可见他与山西大学感情颇深。
  我是于1979年由一个民办教师考入山西大学的。我本来喜欢文学专业,但入学后鬼使神差又喜欢上了语言文学专业,孟维智,戚桂晏,于嘉靖是我当时最崇拜的老师。我的毕业论文是《汉语实词定类问题之管见》,指导老师是著名的训诂学家戚桂晏先生。他虽然是我的指导老师,但我与他的学术观点却不尽相同,为此戚先生还专门增加了两个课时讲评我的论文。而我却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论文写好后,我还和肖利民,禹慧琳等同学组织了一次论文研讨会,邀请山大著名教授靳极苍,于嘉靖,高捷,戚桂晏,梁归智等学者参加,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来这篇论文还发表在了《古汉语研究》这个专业杂志上,改名为《汉语实词定类的发展观》,成为一家之言。1983年大学毕业后,承孟维智,戚桂晏老师推荐,我被调到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与这些老师有了更多地交往:那篇《试论现代汉语中的插入句》其实就是在宋秀令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与之合作完成的;我的《孝义市学习普通话正音手册》是由田希诚教授写序介绍的;我的《语文论集》本来原本是请孟维智教授写序的,但孟先生自谦,把它推荐给了著名语言学家徐仲华先生;我所获奖的《孝义方言志》《胜溪俗语》等一系列作品,无不浸透着老师们的汗水。正因如此,那年山大90年校庆时我还被列为特约嘉宾,并编入《学府之光》。上世纪90年代末,我的兴趣发生转移,该行攻读了法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开始从事法律工作服务。律师代理案子成天要对法律进行解释,由于我又较好的中文功底,所以无论是在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表达能力上都略胜一筹。一开始我主攻知识产权法,后来由于案源局限便转主攻煤炭,建筑房地产法律事务,开展行政诉讼业务,先后担任三四家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和七八家企业的法律顾问。“秀才”虽然改成了“阴阳”,但把自己的所学变为社会所用,这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我的侄女郭淑莲从小没了母亲,是由我父母亲自带大的,论辈数她是我的侄女,实际上跟自己的妹妹差不多。1995年高考时我们毅然为她选定了山西大学计算机专业。她在学校做过团干部,也是一名比较优秀的学生。1999年大学毕业后因照顾我的父母她被分配回了孝义市邮政部门,现在做一个邮政储蓄所得负责人。我的爱人向秀梅虽然毕业于太原工业学院,但与山西大学也有着一种缘分,现在她就职的太原铁路机械学校曾挂牌为山西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前几年我住得比较远,很少有机会回到母校,近年来我们搬到了铁机校家属楼附近居住,与山大仅有一路之隔,闲暇无事常回母校转转,看看老师,同学,看看校园的变化。去年我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寒假回来时我还专门带他去山大拜访了一些老师和同学,并内心希望他毕业后能回到山大工作。但男儿根在山西,志在四方,他如何走自己的路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我们要继承的是山西大学那种“登崇俊良,求真至善”的精神。
  我们感恩山大,但更应放眼未来!             
  
  (作者简介:郭建荣,中文系79级校友。)

Copyright© 山西大学校友办 版权所有
电话:0351-7010208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山西大学办公一楼 邮编: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