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母校新闻 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捐赠 《山大校友》 征稿启事 办事指南 领导信箱
  校友文苑               
  您所在位置: 首页» 校友文苑»
 

春风化雨,润木成林 ——记我的班主任王春林老师 周宝东

信息来源:校友办  发布时间:2019.9.28


1998年高考之后,本着不在本省读书的怪念头,家在河北承德的我,最后报考了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那一年中国降雨频仍,强度极大,引发了特大洪水灾害。在洪水退去的9月,我人生第一次踏进了山西的土地,思想上也经受了一次大洗礼。

到校后,随之而来的是报到、住宿等等一系列事情,忙碌而懵懂。按照惯例,开学后要进行将近一个月的军训。有一天,领完军训服后,大家在楼里的大教室集合,和刚刚熟识的同学海阔天空地神聊,整个屋里都是嘤嘤嗡嗡的声音,却听不清说话的内容。正在这声音熬成一锅粥之际,教室的门开了,稳稳地走进了一位男子,因为男生一般都坐在后排,所以也没太看清容貌,只是对那人有两个突出的印象,一个是身材胖,一个是胡子浓密。这个长着大胡子的胖子进行了自我介绍,开口即是浓浓的吕梁腔。他就是我的班主任,王春林。

438e38efd41448aa809e2a59e0e91d22.png

当时每个宿舍都有一个宿舍长,我是132宿舍的宿舍长,故而和王老师的接触就多了起来。王老师很随和,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承王老师青眼相加,我曾在他家吃过多次打卤面。不过,最能使人记住的,是他的勤奋读书。

王春林老师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现场”。于是,他开始大量阅读当代文学期刊和出版的著作。《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他是每期必读,手不释卷。有时他太忙,就让我们帮他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期刊,并得以读了当代作家的一些作品,从而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在王老师教授我们“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后,我的兴趣更加浓烈。在课上,他郑重向我们推荐了两部必读书:一部是《鲁迅全集》,一部是《世说新语》。他说这是华东师大钱谷融先生给研究生推荐的书,前者可以教人认清生活,后者可以启迪人如何做人,他自己就是受益者。因为对现当代文学的这点兴趣,我准备好好读读鲁迅的书。

当时山大西门旁有个外文书店,里面卖鲁迅单行本的杂文集,基本上都不厚,我就开始了“啃”鲁迅的历程。看完一本,再去买新的,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我已经将鲁迅的杂文读了一个遍。鲁迅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对于迷恋他作品的人极具吸引力。我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自以为得了精髓。不过鲁迅有着好斗的脾气,仿佛一个修罗。我那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受鲁迅精神影响,对于文坛上的人和事,往往会产生一种自以为是的正义感。记得当时有一个上海作家写了一篇作品,我觉得其中有些观点不妥当,就写了一篇小文章反驳,并悄悄地给报纸投了稿。

有一天的课间,王老师来到教室门口喊我。“你是不是给《太原日报》投稿了?”我还没来及反应,他将腋下夹着的一份报纸递给了我,“在上面发表了。”

我很奇怪,他怎么会关注到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继续写吧。”我向他道了谢,接过报纸,赶紧找自己的名字,果然,在“双塔副刊”上,我看到了那篇文章。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啊,仔细看,旁边的作者竟然是复旦大学的陈思和,能和他并排在一起,我颇沾沾自喜了一段时间。

正是来自这种鼓励,大学毕业后,我决定报考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专业的研究生。考了两年,总分够了,排名却不占优势。于是2003年,也是“非典”那一年,我调剂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因为大学打的基础,我将鲁迅研究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选题,导师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鲁迅全集》修订者之一的王国绶先生。给我们授课的先生中,有几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大腕,比如汤吉夫和夏康达二位先生,尤其是汤先生,在那段时间里,实际负责着中国小说学会的工作,我也借此得以和王老师再续前缘。

中国小说学会挂靠在天津师范大学,“小说排行榜”是其品牌,在业界有很大影响。2006年,我毕业留校,身份之一就是小说学会办公室秘书。此时的王春林老师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在国内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等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而且出版了多部著作。是金子总会发光,此言不虚。他在当代文学评论界的崛起很快引起了汤先生的注意。汤先生主动联系到王老师,邀请其加入小说学会的评委行列,那时的评委团真称得上是“黄金一代”,许多评委日后都成为声名显赫的人物。王老师还被选为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一直到今年的换届选举中,他依然还是名列其中。这期间,汤老师知道王老师曾是我的班主任,多次和我谈起他,每每对他的惊人阅读量与快速反应赞叹不已。也正是借着这个机缘,我得以与王老师在天津聚首。

f631009988d1435e994fa91c0a25b2d1.png

也是在2006年,王老师出版了他第三部文学批评集《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收到他的书后,我为他多年的文学坚守和勤奋所打动,写了一篇书评——《坚持中的自我超越》,发表于当年98日的《太原晚报》。在这篇文章中我写道:“写作者的动力来自于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对完美境界的不断接近,王春林的三本批评集一本比一本精彩,一本比一本厚重,这就足堪慰藉那颗在寂寂深夜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悲欢着的心灵了。”王老师用自己的书写完成了当代文学的“在场”,和其他作家与评论家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代文学史的独特景观。

如今的王春林老师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同时兼任了许多社会职务。除了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之外,他还是多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作家贾平凹形容他的八个字我觉得最传神:文学壮汉,能吞能吐。确实,在当代文学领域,王老师的胃口大得惊人,基本将新鲜出炉的作品一网打尽,更难能可贵的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在知名刊物上看到他关于作品的评论,吞吐能力确实强大到震撼。

王老师出生于1966年,我们刚上大学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岁月不居,不经意间他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不禁让人慨叹二十年的时光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在此期间,虽然和王老师见了几面,但仍以电话传情、微信联系居多。虽然只是日常的问候,也自有烟火生活的写意与美。

2016年的某个清晨,也就是王老师五十岁那年的某个清晨,受到某种情绪的感召,我突然很想念王老师。想念不如相见,那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联系了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很快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于是我们分头从北京、天津和晋城出发,在太原聚齐,并一同看望王老师。那天恰逢王老师在某书店做贾平凹散文集的推广,他还是为了文学而不遗余力。陪他做完推广我们一起打车前往聚会地点。那时华灯初上,出租车穿行在迎泽大街,王老师向我介绍着他的近况。曾经熟悉的生活突然飘了出来,仿佛我并不是离开山西已经十余年的漂泊者,而仅仅是那个还在上大学的年轻人。十余年的时光,在那一刻得到了穿越。

我们中文98级也是具有标志性的一代,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有出版家,有报人,还有许多诗人与学者。“春风化雨,润木成林”,我们很多人的成功,也得益于王老师的扶植与栽培。晚上的聚会很尽兴,上学时的班长及好友前来作陪。我们聊着上学时的那些爱与痛,就着这些故事,频频举杯,向王老师敬酒。王老师其实刚做完一个手术,并不适宜喝酒,可是那天他非常高兴,连连干杯。他说这是近一段时间,喝得最多的一次。同时他又谈到了《鲁迅全集》与《世说新语》,情怀依旧。

0144a3aacf0f48f89e639e77f967402a.png

第二天,我们相约山大,再次游览母校。这所百年老校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里有我四年的青春,有我们曾经的足迹。午饭后,又到了告别的时刻。没有深情的嘱咐,也没有动人的话语,在吃完一碗山西刀削面后,我和王老师挥手作别。我上了出租车,从后挡风玻璃望去,一个五十岁的发福的身影站在风中,正在默默注视,轻轻挥手。


作者简介:周宝东,男,1998-2002年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Copyright© 山西大学校友办 版权所有
电话:0351-7010208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山西大学办公一楼 邮编: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