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母校新闻 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捐赠 《山大校友》 征稿启事 办事指南 领导信箱
  校友风采               
  您所在位置: 首页» 校友风采»
 

记原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安大钧

  人物档案:安大钧,1942年10月出生,山西绛县人,山西大学1963级校友。毕业后经部队农场锻炼,分配到雁北地区工作。曾任《雁北日报》总编辑、大同市委副书记、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安大钧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家人的熏陶下,从小便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进步的思想。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贫困让他很早就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艰辛的生活并不能阻碍他对幸福、对梦想的追求。他很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生活的压力,教会他承担责任、与命运抗争,同时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坚信生活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不放弃、不抱怨、坚韧自强是支撑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安大钧踏上了这块垫脚石,用意志铸造了通向成功的阶梯,成就了真正的自我。

勇于吃苦 艰难求学

   安大钧1963年走进了山西大学,生于农村的他深深地懂得要想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要想报答父母,就必须刻苦学习。进入大学的安大钧学习异常认刻苦、真,但不久噩耗便从家乡传来。1964年6月15日下午,刚刚下课的他突然收到了家里的加急电报:“父病危,速回”,经过火车上一段焦急的等待,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可得知的却是父亲因胃穿孔大出血已经不幸去世的消息。他的父亲是一个老病号,由于家庭贫困,为了能供兄弟三人上学,父亲的病一直没有认真治疗,因此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期。
  埋葬了父亲,家里又欠了一大笔债,生活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为了供他们兄弟三人上学,母亲卖掉了陪嫁的金银首饰,还到县医院给医生护士看小孩子、当保姆。尽管这样,家里的钱还是不够用,母亲还得求人借钱还债。作为兄长的安大钧再也不愿看母亲为了自己而受苦,决定主动承担起家里的重担,向母亲提出退学,但是,倔强的母亲硬是不同意,还发了脾气。她坚定的说:“我思来谋去,再苦再累再难,也不能误了你的前程,你刻苦学习,肯定能学下本事,能给公家干好事的。”他说服不了母亲,只得又回学校上学。
  回到山大后,他更加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有事进城,来回都是步行,连三角二分钱的公交电车票都舍不得买。从上小学到上大学,他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纺织的土布做的,浑身“土气”,没一点“洋味”,而且从来就是这一身衣服,这也是班主任老师对他影响最深的地方。他一生穿的第一件秋衣,是同宿舍的同学梁志宏送给他的。
  为了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在大学时通过勤工俭学来筹集自己的学费。他到火车站货场当过装卸工,卸过从东北运来的木材。最让他难忘的是到山西毛纺厂磨水泥地板的往事:暑假四十多天,每天都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带上干粮,步行到山西大学南边地处黄陵村的正在兴建的山西毛纺厂劳动。分配给他的活儿是用三菱形砂石磨水磨石地板。那时,还没有磨水磨石的地板机,要靠手握砂石去磨。地上是浑浊的污水,不能坐,不能蹲,一只手扶着地,一只手拿着砂石磨,活儿不是太重,但特别辛苦,蹲得人腿麻,弯得人腰酸,看的人眼花,低的人头晕,让人难以忍受。辛辛苦苦四十天,能挣四十多元钱,就够了一学期的学费、书费,想到此又让他无比欣慰。
  安大钧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从小就养成的,从初小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还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这也是母亲最引以为豪的地方。母亲怕他养成了书生气,十多岁就教他烧火、烧菜、做饭。到初中后,每逢周末、寒暑假,母亲都让他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也能给家里挣点工分。升高中后,他到霍县(今临汾市霍州)的大柏树煤矿用小平车给什林火车站拉煤。煤矿在山上,车站在山下,道路十分陡峭,一边是悬崖,一边是绝壁,两个人拉上一车煤,只能用肩膀一人扛着一根辕杆背向前方往后退,遇到道路不平处,稍不小心,要么把人顶到绝壁上,要么把人掀到深沟里。直到现在,当他回忆起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拉煤往事,都感到后怕。
  幸运的是,1965年,毛主席发出了减轻学生负担,改善学生生活的号召。学校的伙食费从每月13元提高到了15元,伙食大为改善。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感觉就像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学校每个月给发16元的助学金,除了伙食费15元,还剩一元钱可以买些日用品。这对他来说就有了生活保障,使他可以安心读书,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他深知,在当时的困难情况下,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从心里感激党和国家的关怀。也正是如此,从毕业那一刻起,他就义无反顾地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报答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

扎根塞北 建功立业

  塞北地区地处长城脚下,与内蒙相邻,自然条件恶劣,当时国家又处于困难时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个晋南人来到塞外工作着实有些不适应。气候、饮食习惯等都与家乡有很大不同,但这同样没能使历尽磨难的安大钧后退。
  1970年初安大钧被分配到雁北地区左云县的乡镇工作,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再细小的工作他都做到一丝不苟。正是由于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他得到了党和国家进一步的培养和重用。从地方乡镇到县委通讯组,再到雁北地区报通讯员、编辑、副社长、社长,再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直到大同市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每一步走来,都是那么踏实稳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在担任雁北地区报社社长时,他不仅工作认真,还非常有创造性。雁北日报经常在全省各地市级报纸中名列前茅、获得嘉奖。在电视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安大钧被表彰的身影。他勇于创新,基层工作几年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他善于观察事物,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他做每一件事都有一种力争上游的思想和干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多年从事新闻采访与编辑工作的他,积累了一套实践和理论方面的经验,多次受母校的邀请来校作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并被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担任了领导职位后,安大钧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绝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来谋取非法利益。他说,做领导要正直清廉,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讲究官德人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在担任大同市委副书记期间,他掌握人事组织大权,说情送礼者大有人在,但他绝不为此而心动,一到节假日便离开家门,怕人找、怕人送礼,并严格要求家人不得接受贿赂,平时也很少接受别人的宴请。更有甚者,曾有人通过他的恩师来向他求情,但他在说明情况后,还是按组织原则办事。正是因为他在处理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等敏感问题上能够坚持原则、秉公用权,他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
  他在生活作风方面十分严谨,但是对待朋友时又是那样的热情好客,不忘旧情。当母校请他担任大同校友会的负责人时,他毫不推辞,尽心竭力的工作,对学校去大同推动校友工作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总是热情接待,尽力帮忙。
  在公务繁忙的同时安大钧从不放松学习,他说:“作为领导,要掌握最新情况,紧跟时代步伐,不做落后时代的领导。”外出出差回来后,他一定要挤出时间来把没有看过的报纸补看一遍。他认为,作为一个主要领导,不掌握全面情况,不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就是落后,就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安大钧在人大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人大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机构,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机构。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决抵制和克服形式主义及官僚主义。他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人大的各项工作,受到大同人民的广泛好评。
  已经年近66岁的安大钧即将退下领导岗位。目前,为了能给大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他又担任了大同市古城保护委员会的会长,为的是能在大同建设文化旅游名城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近年来大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的巨大改变,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说:“我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到大同工作已经40年有余,能为大同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我甚感欣慰。”
  正是如此,安大钧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都投入到了大同的建设中,将自己所有的青春热血都洒在了雁北大地上。
  不服输是强者的信念,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畏惧、不服输,一搏到底终会胜利!安大钧就是这样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努力诠释着他对希望和梦想的执著。(徐晋松)

 

Copyright© 山西大学校友办 版权所有
电话:0351-7010208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山西大学办公一楼 邮编: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