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母校新闻 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捐赠 《山大校友》 征稿启事 办事指南 领导信箱
  学府之光               
  您所在位置: 首页» 学府之光»
 

悠悠赤子心 依依山大情——记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肖连团教授

作者:王艳秋  发表日期:2015.5.21


 

       

  肖连团,山西省大同人,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所长,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兼职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组委会委员;国家基金委数理部与信息部会评专家;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副主席;山西省青年科技协会副会长;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特聘咨询专家;西华大学“高性能科学计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任《Applied Physics Letters》、《Europhys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B》、《中国物理快报》等杂志审稿人;《红外与激光工程》、《山西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多项,在分子光谱与量子信息处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成果颇丰。

  在山西大学初民广场的东南角,坐落着一幢以灰白两色为主调的建筑,一如这冷色调,大楼始终萦绕着沉稳、安静的气息。大楼正门外有一个名为“思索”的雕塑,一位身穿旗袍的女性左手轻轻地搭在膝盖上,自然地悬在腮下,右手则稳稳地按住一本书。那微皱的眉头、望着斜下方的双眸和轻轻抿着的嘴唇,无不展现出思考的专注,跳跃着智慧的火花,就像这栋大楼里日夜进出的人们。这座建筑是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肖连团教授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就在这里。

  走进肖老师的办公室,右手边一排长长的棕色书柜最先映入眼帘,几株盎然的植物摆在墙角,为简单整洁的办公室增添了几分意趣。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成畅谈,与肖老师的交流就在这样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开始了。

成长:打铁还需自身硬

  肖老师于1989年7月在山西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分别于1998年7月和2001年7月在山西大学光学专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他说:“山大寄托了我全部的情感。”

  说起求学阶段的深刻记忆,肖老师谈到当年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做实验的情境。因为白天环境对当时的实验条件干扰很大,所以一些精确实验测量都在晚上展开,“我们经常加班做实验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在实验条件比较理想时需要熬通宵工作。那时候买盒饭做为工作餐,上班时间都在实验室。正是有这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山大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科研成绩。”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没有一蹴而就的成绩,只有身后蜿蜒的道路布满一串串脚印。就是这种纯粹的信念,就是这份坚定的执着,肖老师在求学的道路上一面收获一面前进,他笃定地说:“没有什么奇迹,简单地坚持干好一件事,你我都能做到。”

  博士毕业后,肖老师先后在法国Cachan高师、荷兰莱顿大学留学深造。肖老师告诉我们,他读书阶段,学校的硬件设备还不够先进,为了解决重大问题,充分利用国际高水平的设施是必要的。但现在,随着国家在高等教育与科研硬件设施的大力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平,成熟的科研队伍、突出的科研成就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他说:“我支持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出国留学,但这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在他看来,不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学习,立足于现有基础,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都是必须的,只有在自己所学领域充分提升了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出国深造才会更有意义。他强调出国留学更重要的是去交流合作,应该更注重学习先进的科学思想,学习国外科研工作者的理念、方法,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借用他人的硬件设施和科研环境。“我希望我们的青年学者与研究生首先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通过走出去与国际高水平的科研小组实现交流合作。这种强强联合的前提是先让自己变强,这样的合作交流对以后的发展更有价值”,肖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面对时下“出国镀金”的留学热潮,有些学生显得过于浮躁,急于求成,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肖老师的见解纯粹而实在。

  我们要找的从不是捷径,而是适合自己走的路。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将眼前的小事一点点做好做透,又何须苦闷上天不降大任于斯人?越努力的人往往越幸运。

团队: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在和肖老师的交谈里,他很少用“我”字,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团队”,在他看来在科研的道路上一个人或许能走得更快一些,但一群人努力才能走得更远。“现在的科研时代早已不是靠个人解决重大问题的模式了,团队合作是当今取得高水平成果与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来团队建设肖老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已经建成“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教育部创新团队,与山西省“激光光谱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提及科研工作中重要的引路人,肖老师说恩师贾锁堂教授对他的影响很大。当年贾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到山西大学任教工作,只因他对山西大学的挚爱,对山西大学再度辉煌的殷切期望。肖老师说自己也是秉承师意,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在山大工作,目睹着贾老师从最初四人科研小组成长到今天有21位老师、70余名研究生的激光光谱研究所,肖老师感慨万千,炯炯有神的双眸里凝结的是感动、是坚定。

  莘莘学子是他的伙伴,肖老师身体力行着研究所大厅里静静悬挂的四字箴言:攀登、奉献。现在肖老师现带有四位博士生、七位硕士生,他说:“研究生教育还是要因材施教,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和兴趣,量体裁衣,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研究任务和工作目标。”在他眼里,“引导教育”是很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练就自身本领永远是成功的基础。谈到自己培养的研究生,肖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有位研究生在硕博连读期间做学问相当踏实、扎实,博士期间获得了宝钢特等奖学金与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获得山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后来他也选择了留校,现在成为山大激光光谱研究所的副教授。还有一个硕士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家庭经济困难,他就发动了小组成员一起给予该生学习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后来这位学生也不负众望,获得了学校优秀奖学金,现在在上海电信部门工作。“在我看来,在工作上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但生活中老师和学生也要交朋友,老师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好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使得他们安心学业,早日成才。”

  对自己的工作,肖老师始终怀揣着一份赤子情怀。伴随着耕耘和收获,这种感情已经熔铸在山大精神里,相信也能随着一代代师生不断延续流传、发扬开来。

期望:行者永远在路上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三十余年,亲眼目睹山大的发展,肖老师表示“我们对山大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充满信心。”

  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近些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在很多方面山大已处于国内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地位,现在山大已是“一省一校”工程的建设对象,抓住这个机遇,立足于现有条件,山大人更应该志存高远、勇攀高峰。“简单的学校排名和等第划分并不能说明一切,只要我们有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符合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项目、创新发展的团队就不怕办不出特色、做不出成绩。”

  肖老师说学校除了物理学还有许多优秀的学科专业,理科类包括数学、化学、生物等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且与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关系都很紧密。“物理学科发展得比较好,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抓住了特色研究,发挥国家重点学科光学的引领作用,实现整个物理学学科发展水平的提升。”

  历经百年风雨,山西大学处于再铸辉煌的关键发展时期,肖老师的寄语质朴而真,“勤奋踏实、勇担重任”八字道出他悠悠山大情。行者永远在路上,肖老师的科研道路、教学道路仍在向前铺展。他是挑灯人也是挖井人,他是舵手也是船员,为了无悔于心、无愧于师,为了山大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他一直在前行。他也期盼共同奋斗的团队能继续发展壮大,继往开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山西省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越是希冀如此,他越是严格要求自己,肖老师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与学长。

  心有多高,路有多长,他和他们永远在路上。

 

  采访结束后,肖老师强调他不觉得自己创造了什么奇迹,他和大家一样普通、平凡,没有传奇故事。唯一希望的就是予以青年学者以正能量,启发和正确引导学生。不知笔者是否有准确传达肖老师的心意,只愿能将这位老山大人的深情与锐解用文字承载出来,使更多的人听见这拳拳心声,悟到这字字情真。
 

Copyright© 山西大学校友办 版权所有
电话:0351-7010208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山西大学办公一楼 邮编: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