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母校新闻 信息动态 通知公告 服务校友 校友捐赠 《山大校友》 征稿启事 办事指南 领导信箱
  学府之光               
  您所在位置: 首页» 学府之光»
 

学生是老师的上帝——记山西大学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梅建军

作者:卢立超  发表日期:2015.4.20

 

 
 
梅建军,男,196211月出生,山西夏县人,1984年山西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山西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山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承担《资本论》和《市场营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资本论经营智慧》(人民出版社2011)和《资本论新解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学术专著,主编本科生教材《市场营销》(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与孟慧霞副教授编著《品味营销:趣味中的营销智慧》(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2014)、宝钢优秀教师奖(2013),授予山西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7)、山西省教学名师(2009)、山西省模范教师(2014)荣誉称号。曾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资本论导读》的统稿修改和审核把关工作(2012)。
写一个名人的轶事,容易;写一个平凡人的不寻常之举,不难,难写的是写一个普通人的“平凡”的真实故事。因为按照负负得正的逻辑往下推理,便可得出:普通+平凡=不平常。把一个不平常的真实呈现给读者并得到读者的认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文字在真实面前总是会有些许无力,难免会引起读者的质疑。但是真实不容怀疑,只是文字表达有限而已。所以要了解真实,就务必亲眼看看,亲耳听听,你才不会怀疑。
梅建军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难以用文字描述其不寻常故事的“普通人”。但在采访过程中,把梅老师的真实故事介绍给大家的意念越来越坚定,因为梅老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了解和认识。但能否真实呈现,我只能说我尽力而为,如果你想认识他,我建议你最好自己走近他。
其实,决定采访梅老师,并不是因为我对梅老师了解,而是我认识经济系的几位老乡,我要他们向我推荐一位老师作为被采访对象,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说:梅建军老师,绝对没错。
俗话说:一人说其好,不为好;二人说其好,也不为好;但三人同说其好,则就为好。那么不止三人说梅老师好,就可见其不是一般的好。所以梅老师无可争议地被列入采访之内。为征求梅老师本人的同意,我给梅老师家打过两次电话,但他爱人说他开会一直没回,幸而从中也知道第二天上午有梅老师的两堂课。这样也好,我想,可以先听听梅老师的课,如果真如其弟子所说,再征询梅老师同意也不迟。但如果与学生所讲有出入,便可乘机撤出,更没必要征询意见,所谓两全其美之策。
当天上午,我到了梅老师上课的教室,离上课时间还有20分钟。教室里人不多,一打听才知道是大四的,梅老师给他们讲《资本论》。《资本论》,这么枯燥的课,梅老师讲?带着满腹狐疑,选了后排紧靠门的座位落座。
学生陆续到齐了。钟声敲响,8点整正,梅老师走入教室。一分也不多,一分也不少,准时,太准时了!这老师也太严谨了吧,心里咯噔一下,不免想打退堂鼓,但“既来之,则安之”。先听听他讲课,课后再做结论也不迟。
梅老师开始讲课了,但他既没有打开课本,也没有打开讲义。这老师也太自傲了吧,他的学生竟说他如何如何好,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徒弟眼里出名师”。看来我是被他的学生蒙了,哎,棋错一步,算了,下课溜吧,以免再错下去。
梅老师出乎我的意料,他面带微笑给学生讲劳动力商品。但他不是把它的含义、作用等概念板书下来让你做笔记,而是从大家的热心话题“考研”讲起,把他当年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梅老师说:我们每个人就像一颗颗的树,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是第一次开花,但是花很小,价值也不大,所以我们继续上中学(初中、高中),中学毕业,这朵花看上去很大很美,把它拿到市场去卖,会有人来买。买回去后有两种情况,一是回去后这朵花就蔫了,另一种是这朵花继续散发清香。如果觉得花不够大就继续上大学,大学毕业,这朵花看上去更大更美了,这时再卖,会有很多人来买,买回去后同样会出现上面两种情况,但这次卖的价钱要高于上次,因为花大了,而且又花了一段时间去汲取营养,也就是成本高了,所以卖得贵。你大学毕业比中学毕业要找的工作好,道理也在这儿,因为你多花了四年的青春成本。考研无非是想卖的更好一点,但你要付出更多的青春成本,所以你要想清楚考研是为什么。梅老师还讲了考研复习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告诉学生如何复习,切不可为了考研学习而顾不上吃饭,把身体搞垮,一棵树倒了,就谈不上开花了。因为梅老师讲的通俗易懂,很形象,很贴近生活,很像发生在每一个人自己身上。就连我这个外系的学生也听得不住点头表示同意,和梅老师一起哈哈大笑,笑的同时便明白了什么。一堂课很快过去,我发现自己的心情是那么放松,怪不得大家夸梅老师呢。
课间休息,梅老师笑着从讲台上下来冲着我走过来。我赶紧站起来想说明来意,没等我开口,梅老师笑着说:“你不是这个班学生。”因为梅老师说他熟悉他们班每个人。一听我要采访他,脸色微红地推辞说他不适合,他没什么值得采访。眼看他要拒绝接受采访,我急忙从包里掏出《百年潮涌,万代帆扬----山西大学学者素描之一》,告诉梅老师,这是我们新闻采访课代课老师的教学改革成果,这一教学方式可谓别有新意,开创了一种素质教育的考试方式-----通过学生实践采访后成集出书。通过99级同学尝试,这一改革很受好评,也很成功。我们现在也每人采访一位教授,编辑为第二本,也就是山大人物访谈。并告诉梅老师是他的学生推荐他,可以说是慕名而访。梅老师微微一笑,用手挠了挠头,说慕名而访不敢当,他感兴趣的是这种很前卫的教学改革,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尝试,这种方式很值得称赞,所以他支持,答应彼此先试一下,如果不合适,就让我换其他老师,他没意见,但我那时心里却已确定:非梅老师莫属。
放学后和梅老师边走边聊,他一直面带微笑,一点老师架子也没有,也不是我想象中的学究式人物,反倒很平易近人,完全消除了我私下无故担忧的隔阂。梅老师告诉我他刚开始不接受是因为原则上他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但听说是学生作业,又是一种教学改革,才答应让我试试。他说他的经历不丰富,或许不太适合采访要求,只能试一下。如果不合适,请务必请我换人。梅老师告诉我,只要我有空就可以打电话,他会随时配合。一句话说来,梅老师的谦虚和平易近人让我吃了颗定心丸,原先的猜疑全烟消云散,觉得很成功,心情很放松。至此,我对梅老师的初次“探访”告一段落。
第二次打电话约梅老师,梅老师笑着说要我去他家,还一直说不麻烦,给我留下住址。晚上放学后我按照住址敲开梅老师家的门。开门的是梅老师的爱人,她很热情地让我进屋。梅老师忙着给我倒水,告诉我孩子要做作业,由于梅老师书房小,就让孩子在梅老师的小书房做,腾出孩子的卧室兼书房(宽敞些)让我进行采访。没想到,梅老师会这么细心周到,不仅是好老师,还是好父亲。
落座后,梅老师笑着问我想知道些什么。我也笑了,气氛瞬间变的那么春意浓浓,很和谐。原本紧张的心情完全放松下来。我没准备什么问题,也没查过任何关于梅老师的资料,因为我觉得梅老师那么好(他的学生都这么说),有什么问题直接问他,相信梅老师一定会给我满意的答复。
采访以梅老师是哪里人开始,接着对我的提问,梅老师侃侃而谈。
梅老师是山西夏县人,他说从1971年开始在夏县鲁因学校学习,接着上中学、大学、研究生,然后当老师,没有什么波折,对于他,梅老师说他的学生最有资格发言,他对自己没什么可说的。谈起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更何况80年代经济系毕业的学生正是市场所缺,从政应该更有前景。梅老师说他非常清楚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从政。因为从政有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事,但又不能说,这样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还是做个老师更适合自己。没想到一做老师就做了这么多年,但他却没有觉得枯燥,因为梅老师说他把当老师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工作,这样就不会在上班时总盼着下班,因为那是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己激情投入,如此就不会觉得无聊枯燥了。
当问起当年他学习《资本论》和考研是不是也把它们当做一项事业才不至于觉得枯燥时,他说当年考研,是自己觉得惭愧。因为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本来准备课堂讲2个小时的内容,梅老师说自己站在讲台上用了1个小时讲完了,剩下的时间便没有内容讲了。他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还不能胜任教师这一工作,再这样下去,他说他就是在误人子弟,于是梅老师决定考研。说心里话,我听了之后很震惊,梅老师考研的动机单纯的让我觉得今天的考研热很像赌博,夹着些许自私和势利。
梅老师说他当年挺想考厦门大学经济系的《资本论》硕士研究生,因为《资本论》就是厦门大学老校长王亚南和郭大力翻译的。但由于当时单位不鼓励在职教师报考校外脱产研究生,所以他考上了山西大学经济系的《资本论》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资本论》专家刘子威教授和相养谋教授攻读《资本论》。
聊起他的研究生时代,梅老师说他很感激恩师刘子威教授和相养谋教授,二位恩师不仅教给他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梅老师说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么即使他学问做得非常出色也没有意义。他也一直按照恩师的指引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为名,不为利。梅老师只是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的做学问。
梅老师就这样兢兢业业的讲学、做学问。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做大公司、大企业的顾问这种兼职工作,而是每天围着讲台把很枯燥的经济学知识很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听,是什么支撑着他时,梅老师笑着说不做兼职是因为他不想做,就这么简单。至于把很枯燥的东西能很通俗地讲出来,那是因为他把研究当做一件好玩的事情,你觉得一件事好玩,有意思,便产生兴趣,便会慢慢就懂了。教学是他的一大快乐,梅老师说自己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然后学生长大成熟,有了成就,自己也很欣慰。梅老师说学生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就像“父母以我为荣”一样,梅老师说:“我以学生为荣”。
不但以学生为荣,梅老师还是出了名的“对学生负责”。每次考试如果大部分学生考不好,梅老师说那只能是自己的教学有待改进;但如果仅有几个考的不理想,就要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严格要求他们自己反省。无论是他带的研究生还是本科生,一谈起梅老师这一点都感到自豪,都会情不自禁的流出幸福感。为此他的学生还给我举了典型例子。
那是95级到98级学生的事。据说从95级到98级学生没有开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结果毕业后找工作正因为没上过该课而吃了闭门羹。梅老师知道后,便利用双休日时间开讲市场营销学,为已毕业的学生义务授课,就这样把95级到98级学生落下的课给补上了。因为梅老师说如果不为他们补,他们因此找不到工作,他会心里不安,他觉得应对学生负责。
梅老师对学生负责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他都“负责”,即使有时并不是他的学生。他的一位研究生告诉我说,有一次他病了,梅老师专门去看他,碰巧他不在,梅老师就在他的宿舍等了一个下午。说到这儿,他的一位舍友爽朗地笑着说是那位梅老师吧,是个好老师。那次来等了好长时间,还和她聊了许多。告诉他们体育系学生该如何学习,如何找工作等一些该注意的问题,把一些他们老师平时不曾讲的都给他讲了,他觉得受益匪浅,对梅老师的印象颇深,很感激梅老师。不过,话说回来,梅老师似乎天生就这么热心,这么乐于助人。
除此之外,梅老师的学生说他们尊敬梅老师,有什么话都可以和梅老师说,梅老师是大家的知心朋友。梅老师给他们讲感情问题,他说假如你没想过谈恋爱是为什么,就不要谈。从恋爱到一起生活,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用激情来维系一辈子的。因为两个人生活面对的是柴米油盐之类很琐碎的事,生活或许就会很平淡,没有了激情,怎么办?这些在恋爱时该考虑考虑,梅老师如此说。梅老师说其实也很简单,两个人走到一起,你就要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是朋友,便可无话不谈;为知己,共患难;是亲人,便会有血浓于水的感情。
说到亲人,梅老师可以说是中国很传统的那种。他坚持“父慈子孝”,对于某些西方式的教育方式,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那种“洗一只碗一元钱”教育孩子的方式就不妥。因为梅老师认为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只是发生在商品交换之间,父母和孩子是亲人的血缘关系,这之间不该发生交换关系,感情不应该用金钱衡量。孩子洗碗,这是亲人之间感情互助,不是劳动力交换,假如这也掺入金钱,社会将会畸形发展,很不正常。所以梅老师说中国一些传统的东西还是有价值的,该留的还是要留,外国的东西未必什么都好。梅老师就这样一直坚持着父慈子孝原则。
他的学生还说梅老师不仅坚持父慈子孝,他还坚持着心中一方净土-----他是一名党员。他负责经济系硕士党员的每个礼拜五下午的例行党组织活动,这基本是固定时间固定活动,所以梅老师告诉学生不用打电话问他,但如果有事不能活动,他会通知一个学生,然后互相转告一下就可以啦。因为梅老师说学生打电话得花钱,学生是纯消费者,不挣钱。自己多为学生做点事,没有什么,给学生方便,自己高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梅老师以此为乐。
说梅老师好,学生也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只要是他的学生,都说梅老师太“与世无争”。是不是梅老师很懦弱,或者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争?我带着疑问采访了他的许多学生和同事。原来不是梅老师没能力,而是他压根儿就不想争,谦逊的让人觉得“与世无争”。
梅老师毕业任教以来,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从1994年到1998年四年里连续多次被评为山西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和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并于1994年和1998年两次获得山西大学敬业教金。当初市场营销课程刚开设,他主动承担下来,然后自学了一个月,又把图书馆所有关于市场营销学的书读了一遍,自己把它研究透彻了,才给学生授课。今天,梅老师主讲市场营销学在山西学界是最优秀课程之一,这是梅老师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更让学生不能接受的是,本来有许多进修机会,梅老师最有资格去,但梅老师总是把机会让给新来的年轻教师,学生鸣不平,梅老师笑着说机会多给年轻的,因为他们年轻,该多获取知识,多锻炼,回来会更好地教学生,为咱们经济系做贡献。梅老师说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必要再进修浪费名额。可是一些评优活动,他又总是谦让老教师。学生纳闷,可梅老师又有他的道理,他说老教师为经济系做了那么多贡献,荣誉当之无愧属于他们。梅老师说自己还年轻,以后还有许多机会。梅老师到底是年轻还是不年轻,学生更糊涂了。
另外,学生还觉得梅老师该考博,他们说以梅老师的实力绝对没问题。但梅老师说他这个人很容易满足,对于当一名大学教师,他现在很喜欢。他认为浪费一些时间去很不情愿地背死知识,还不如花些时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但如果有一天学生让他“下课”,他还是会去考博的,因为他很在乎学生。
梅老师就是如此,在他心中,只有他的学生,所以梅老师是年轻的,一直是那么年轻。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生命的衰老与年轻,是不可用年龄划分的,因为在文明社会里,生命不是一个生理概念,而是一个精神概念。年轻是一种心态,这是文明社会对生命期限的最好界定。热爱生命的人,他的生命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年轻状态。
梅老师无疑是年轻的,因为他热爱生命,热爱学生。有了学生,梅老师便永远年轻,因为学生对于梅老师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Copyright© 山西大学校友办 版权所有
电话:0351-7010208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山西大学办公一楼 邮编:030006